新一轮基药招标应对:明察动向,果敢取舍
2014年是全国医药招标大年。截至目前,包括最新公布招标细则的有11个省市自治区,其中大部分开始启动新一轮基药招标。虽然业界对新规则充满幻想,但与上一轮相比,“唯价格是瞻”的游戏规则依然是主旋律。
湖南省依然采用“双信封(经济技术分和价格分),综合评审,两轮竞价”的方式确定基药中标产品。 “两轮报价简直是药企投标人的噩梦。”但也有所创新,如基药招标采用一次成型一标到底的方式,将基药与非基药招标放在一个盘子。基药目录中,产品最低价和次低价可用于基层医疗机构,其他适用于二三级医院。最有意思的是,虽然划分质量层次,但不划分竞价组,这不是和不划分一样吗?
广东的基药招标简单明了——不分质量层次,以最低价中标,允许基药目录内品种以非基药身份参加县级以上医院的药品招标。 “低价竞争游戏规则下,药企只能做选择题:报出最低价,独占广东市场;或者放弃基层市场,选择非基药参加县级以上医院招标。”从广东1月底公布的第一轮基药中标结果看,大部分外企仍然没戏。
继北京首开“基药招标的质量层次划分”先河后,青海、吉林、山东和湖南等省份如法炮制,湖南的政策更向前迈了一大步,向通过新版GMP认证的药企倾斜。
基本药物的市场容量爆发式增长。过去,基本药物只占整个医药市场份额的4%。随着新医改逐渐深入,不但进入基药目录品种数量不断增加,用药主体也悄然变化,尤其在二三级医院使用比例明显上升。据推算,到2015年,基本药物在医药市场中的规模将达到3000多亿元,如果没有太大的政策变化,基药市场将占整个医药市场25%左右的份额。过去被大多数制药企业视为鸡肋的基药市场,日益变成行业热点区域,继处方药之后逐渐升级为制药企业的又一搏杀主战场。
过去一直对我国基药招标置若罔闻的外资药企,也向这块领地伸出了触角。在实行“上下联动”政策的省份,外企出现了两种选择:一是硬着头皮与本土企业拼价格保住市场;二是为了在全国范围整体保持产品的高利润,不得已退出基药投标忍痛放弃该省市场。
选自 2014年度医药行业年度研究分析报告